2016年前后,中国在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“填岛造陆”作业,填筑了不少岛礁。
现在,这些岛礁不少都已经实现了“军事化”和“堡垒化”,成为了咱们在南海的“不沉航母”。那么,这些“不沉航母”究竟有多牛?
南海上的“不沉航母”
说这些南海岛礁完成了军事化和堡垒化,称之为“不沉航母”,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。
航母其实就是个“海上的飞机场”,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把一支空军送到海外去。
这些南海岛礁跟航母比,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移动,只能“扎根”在南海。不过,除了这个不便,它们相比航母,简直是优点满满。
它真的是不会沉的。
南海那些岛礁,就算遭遇一枚核弹,基础部分还是会在那边。而航母要是被反舰导弹一击,比如说打中了弹药库或者油库,引爆了,那真是有可能沉下去的。
即便敌方的空中力量用导弹或轰炸机轰炸了岛礁上的机场,岛上的军人照样能进行修复工作。
相比之下,航母的飞行甲板实在太脆弱了,恢复能力可比岛上的机场逊色多了。要是一不小心被炸个洞,想让航母恢复起降舰载机的能力,那得耗费好几天的时间。
如果岛礁上的机场跑道被炸出个坑,赶紧把碎石回填上,再加一点速干水泥,半个小时到1~2个小时就能重新投入使用了。
航母上的机场跑道被炸了个坑,真不一定能用速干水泥修补啊。毕竟那可是个关键的地方,得用更专业的设备和材料才能保证安全性。
航母这玩意儿是个“空心”的钢铁巨无霸,普通材料可撑不起飞行甲板的那一份重量,必须得用特种钢来搞定。这也就是说,一旦航母的飞行甲板受损,修补起来可得比普通机场跑道复杂得多,规模也是要大上不少。
还有,岛礁上的机场跑道长度可是要长得多哦。
航母的长度大概就300多米,全球最大的航母——福特级,长度为337米。
一般来说,普通机场的跑道长度都是在3000米以上,这可得比航母的飞行跑道长10倍呢。
南海那些“军事化”的岛礁虽然地方不算太大,但修个正常的机场跑道那是没啥问题的。
长一点的机场跑道能够大大提升战机的起降性能。
就拿航母来说,要是有飞机在飞行甲板上坠毁,光是把那架飞机拖走、清理残骸就得花上半个小时到几小时。这期间,航母是没法起降战机的。
如果岛礁上的机场跑道上发生战机坠毁,那拖走飞机就简单多了。假设跑道有3000米长,若飞机在中间坠毁,左右各还有1500米的跑道可用,完全能够满足战斗机的起降需求。
再拿航母来说吧,它的承载能力和跑道长度都有限,能起飞的最大飞机大约只有40吨。这种重量就只能满足战斗机和像E-2D、空警-600这样的预警机的起降需求了。
不过,岛礁机场的起飞能力就强大得多了,可以起飞几百吨重的飞机,像空警-3000、运-20、运油-20这些大型特种机都能轻松跑道上起降。
所以,岛礁上起飞的战机在种类和体型上,绝对比航母上的要丰富得多,战斗力自然也是杠杠的。
南海岛礁的自卫能力
除了南海岛礁的“机场”功能很强大,这些岛礁的自卫能力也是非常给力的。
从下面的图片可以看出,中国在岛礁上直接修建了“炮楼”。
这个建筑顶上那个圆圆的球体是雷达,应该是能同时监测海面和空中动态的雷达。
圆球下面还能瞧见76炮,还有军舰上用的近防炮。这些装备让这个炮楼的火力真是厉害,能有效压制登陆的敌人。
想象一下,如果中美关系紧张到开战程度,美国海军或空军要是快速靠近这些岛屿,那这些岛屿上的军舰和战机肯定会迅速出动迎敌。
一旦美军觉得海空力量打不下那些岛礁,搞不好就会动用蛙人部队搞偷袭。他们可能会派一大波海军陆战队员潜水靠近,悄悄上岛,进行突袭,或者是破坏岛上的机场和港口设施。
这个时候,炮楼的闲置价值就被充分发挥了。上面的雷达能及时捕捉到靠近的美军小艇,还有那些悄悄登岛的蛙人。
炮楼上的76炮和近防炮对付没有装甲的目标,那简直就是“收割机”,蛙人来多少,能打掉多少!
还不够多
当然,这些岛礁也有一些短板,最大的短板就是“数量不够”。
眼下,中国在南海实施军事化和强化建设的岛礁其实不多,而且有些岛礁的地理位置也不是太理想。
南海海域里有不少位置不错的岛礁,但中国并没有对这些地方进行堡垒化和军事化,黄岩岛就是个典型例子。
黄岩岛位于中沙大环礁的东南方向,正好在南沙群岛的东北位置。
要是这个岛礁上建了机场和港口,那就能和中国在南海的一些主要“军事据点”构成相互支撑的局面。
一旦外敌袭击南沙群岛,黄岩岛和中沙群岛的军力能迅速前来增援;如果外敌攻击黄岩岛,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部队也能马上支援。
不过现在中国对黄岩岛进行“填海造陆”还是有点难度,因为这个岛离菲律宾太近了,差不多就200公里左右。
要是解放军的军力真在这儿部署的话,菲律宾就等于在家门口拦住了中国的海空力量。
所以,要是对黄岩岛搞填海造陆,建个机场和港口的话,菲律宾那边肯定会产生激烈反应。
所以,要想动手这事,估计得找个对的时机,比如说菲律宾在南海搞得“越热闹”,咱们说不定就能“名正言顺”了。
